李准:以大笔以细节书写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
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,但过的不是一条小河沟,而是波浪翻腾的大江大河。“大江大河”这个名字大气、富有诗意,我们看剧时胸中充溢着改革开放40年的自豪和激情。
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。《大江大河》虽然年尾播出,但它的总体品质、口碑及反响,真正成了全年几十部改革题材的压卷之作。它能脱颖而出,原因很多,我认为主要有三条。
第一,它整个格局宏大且匀称、坚实接地气。开篇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重大转折的历史思想切入,一下把剧作的魂拎起来了。剧中主要通过三个人的个体生命体验带出农工商三条线,以三个人物带出全国改革开放的全局,这样的结构宏大又匀称,非常巧妙。
《大江大河》的第一部从1978年写到了1988年,集中聚焦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,定位在邓小平南巡讲话、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到来之前。这样的表述既是大胆的,也是聪明的。用47集展开十年间的三条线,很多内容有了生动书写的空间。以三个人为代表的工人、农民、小商人,他们的生存状态、情感生活、生存境遇也都带出来了,避免了直接描述政策的变革。
第二,细节的真实。细节带出来时代气息、生活气息之多,是本剧最坚实的基调。比如,片头画外音是邓小平讲话,画面上演员穿着当时的衣服、看着当年的墙报,还有人扒火车。路在何方还不知道,但大家都在争、都在拼,一瞬间,时代氛围扑面而来。第二个细节是宋运萍意外身亡。巴尔扎克说过,偶然是文学的大师,但高明不高明就看你运用的偶然是不是必然的表现。这个看上去是一个偶然,本来不应该她去搬货,但这是她的性格人品在关键时候的一种必然表现,在偶然中间的一种必然。这就是那个时代改革者付出的代价,这个代价不在宋运萍身上付出,也会在别的女性身上付出,而且把雷东宝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,推向了绝境,他人生最大的倚仗没有了怎么办?
第三,精神的深度。开篇反复讲到“实事求是、解放思想”。以知识分子宋运辉为例,技术流或书卷气,都是从一般风格上定义这个人物。实际上,宋运辉身上还有以真正的实事求是、不断发现为灵魂的科学精神。宋运辉只认科学,只认实事求是,一个例子就能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他对金州厂引进国际设备有疑问,从一开始质疑,到运用各种方法论证,从挑战厂长权威,到直接向化工部领导据理力争,往复几个回合,所求不过一个科学的真相。甚至于在旁人问他怎么被水书记冷落时,他回答“我自己也会做”,这就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的良心。
对于《大江大河》,我所期待的,是它能在第二、第三部品质不堕,能以大笔以细节继续书写市场经济时代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时代,如此,在中国电视剧领域创造一个纪录。
来源:光明文艺评论